冰点阅读网-分享阅读从冰点开始!

冰点语录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故事大全 >

南大故事

时间:2016-01-08 11:19来源:未知 作者:秩名 点击:
  南大故事|我的大学二三事
  
  2016-01-08叶骁军(叶甄卿)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号njuxyzh
  
  功能介绍南京大学校友总会。校友服务,资讯传播,促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在那个比较动荡的岁月,我开始了在南京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习历史。开始两三年,高年级同学和中青年老师下乡搞“四清”去了,留下老教授(多数都是中外著名学者)和我们低年级在校上课。老教授们学富五车、知识渊博,讲起课来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古今中外,融会贯通,问题分析精准而透彻。我们刚刚迈进大学之门,基础尚弱,虽然如饥似渴地学习,也难免有时候生吞硬咽。但这一段的学习充实认真,既学到丰富的知识,又学到著名学者读书、治学的精神与方法,真的使我们受益不浅,享用终生。
  
  一、“大文科”的尴尬
  
  好景不常,风云突变。山雨欲来风满楼,暴风雨终于来了。
  
  当时的口号是: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我们在领导和老师的授意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武则天,批海瑞,批吴晗、邓拓,批《早春二月》,批大学的办学方向,批反动学术权威,批……总之,生活中充满了一个字:批。最后,把我们自己批到乡下去了。学校提出,把中文、历史、哲学合并起来,打通上课,办“大文科”。办学地点也迁到南京百公里以外的溧阳县农村一座果园——溧阳果园,称为溧阳分校。为了培养“革命精神”,我们打起背包步行前往溧阳。阳春三月的江南,细雨霏霏。计划三天的行程,结果走了七天。在溧阳边上课边劳动——参与建校。
  
  暴风雨前的宁静又一次被打破。北京大学的一张大字报,使全国大学陷入一片混乱。我们又回到南京城里,参加“文化大革命”。“大文科”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二、我的大学十八年
  
  当时的大学一般是五年制。可我却上了三所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断断续续历时十八年才读完大学。真是十八年坎坷十八年漫漫路。
  
  “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一个不解的问题困扰着我们:社会发展、人生之路应该怎样走?当前之路对吗?暗中的议论使我们作出一个重要决定,离开是是非非的江苏,到边疆去。终于在一个滴水成冰的隆冬来到乌鲁木齐,又“转战”阿克苏、博乐。一个新的学习机会摆在我们面前:教育部决定,“文革”中没有学完课程而毕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回校重新学习,全国招收1万人。由于工作需要一直没有放弃课业的我,在新疆大学参加了兰州大学组织的专门考试,有幸重又走进了大学之门——兰州大学。十年光阴流逝,人生之路再一次回到起点。一年以后,兰州大学决定我留校任教并把我送去西北大学进修,至1981年正式结业走上大学讲台。1963年首进大学,至今整整18个年头,时间之长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了。
  
  三、专业嬗变——偶然而又必然
  
  中学生报考选专业,大学生有的忙着换专业,毕业后很多人抛弃专业——为了寻找心仪的岗位。我初进大学学的是历史,不算热门。在那个年代,历史被颠过来倒过去,正如胡适所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后来,二进大学,学校决定我们学考古。我想,考古技术硬碰硬,不敢有丝毫的懈迨。西北大学指派的我的指导老师讲课时讲的西汉首都长安城遗址引起我强烈的兴趣。加之在南京大学时和毕业后对古城古都的关注和积累,于是认定方向,积极构思,广搜材料,一切准备工作在西北大学学习时大体齐备。又踏遍青山,遍访遗址和城市。几年后,几本关于中国古城古都与旅游发展的系统专著由各大出版社陆续出版,并立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后,我又先后接受4所学校的聘请,筹建和建设旅游专业,以至数典忘祖,与历史专业很少杯葛了。
  
  回眸往事,从历史→考古→城市遗址→古城古都→古今城市→古城旅游→现代旅游……不断嬗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逻辑发展之路,是偶然,是必然?其间可能或者有丝丝相连的发展轨迹,而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最终答案还是留给读者思考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